金秋十月,從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傳來喜訊——由中鐵建設中原公司承建的援巴布亞新幾內亞菌草旱稻技術項目附帶工程在國慶期間順利交付??⒐x式上,項目現場負責人張發亮從巴新東高地省政府官員手中接過“特殊貢獻獎”時,會場響起了熱烈掌聲。這塊沉甸甸的獎牌,不僅見證了又一個“一帶一路”民生項目的圓滿落地,更銘記著一群中國建設者不懈的堅守與奉獻。
2019年的夏天,張發亮加入中鐵建設,開啟了職業生涯的第一頁。與許多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一樣,面對復雜的施工圖紙、多變的現場狀況、嚴謹的技術規范,也曾感到迷茫?!澳嵌螘r間,我經常對著圖紙研究到深夜。”張發亮回憶道,“但我選擇了這個行業,就要對質量負責。”正是這份責任心,讓他從未止步于困難。白天,他在工地上仔細研究每一道工序,反復核對技術參數;夜晚,他挑燈鉆研,虛心向老師傅請教,直到把問題徹底“啃”下來。日積月累,青澀的“小張”漸漸褪去,成長為團隊信賴的技術骨干。
2020年底,該公司海外發展戰略的號角吹響。面對未知的異國征程,張發亮主動請纓?!爱敃r沒想太多,就覺得年輕人應該多歷練。”輕描淡寫的話語背后,是他告別親人、獨闖海外的勇氣。初到項目所在地,語言障礙、文化差異、施工標準不一等困難接踵而至,加之疫情肆虐、物資短缺、物流受阻,每一個難題都考驗著這個年輕人的毅力。然而,他沒有退縮,而是與團隊并肩作戰,憑借頑強的毅力、靈活的應變和日夜不息的堅守,硬是在逆境中闖出了一條路。
張發亮與當地工人探討圖紙(中鐵建設中原公司 供圖)
“再大的問題,一點一點啃也得啃完;凡事不能差不多?!边@句話,張發亮常說,也一直在做。正是這種近乎“執拗”的認真,支撐他走過了四年多的海外歲月。
隨后的幾年里,他又連續參與了辦公樓、建材超市、公寓等多個舊樓翻新項目。舊樓改造,遠比新建項目更具挑戰——工序錯綜復雜,突發狀況頻發,材料條目繁多,協調難度大。面對這些,張發亮從不回避。他與團隊集體積極研討,向經驗豐富的老工人請教,深夜伏案研究圖紙與工法。漸漸地,這個曾經“埋頭干活”的技術員,蛻變成了能統籌、善協調、敢擔當的現場負責人。
2024年,張發亮肩負重任,只身奔赴援巴布亞新幾內亞菌草旱稻技術項目現場,首次以現場負責人的身份獨當一面?!耙恢痹诼飞稀?,成了他這些年最真實的生活寫照。
該項目是中國與巴新合作的重點民生工程,承載著深化中巴友誼、推動農業進步、改善民眾生活的重要使命。然而項目啟動初期,資源匱乏、人手不足、管理薄弱,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澳嵌螘r間,我幾乎跑遍了巴新的主要省份。”張發亮回憶??疾旃?、對接當地企業、借鑒成功經驗、整合各方資源……張發亮從零開始,帶領項目團隊一點點搭建起項目的骨架。
“干一個工程,樹一座豐碑。對工程負責,就是對生命負責。”這是張發亮始終如一的信念。他在現場推行“緊盯工序、按天排計劃、嚴推方案、定期復盤”的管理模式,與工人同吃同住、并肩勞動,確保項目不僅在技術上過硬,更在推動農業技術普及、提升農民技能、改善當地民生方面發揮長效作用。經過數月的奮戰,項目終于在巴新獨立50周年慶典前圓滿交付,贏得了業主與政府的高度贊譽。
目前,該工程已然成為當地政府的名片工程,中國駐巴新大使館、東高地省政府、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相關部門多次組織各方人員前往現場參觀,持續擦亮“中鐵建設”品牌。
四年的海外磨礪,讓張發亮從青澀走向成熟,從稚嫩走向擔當。如今,站在該公司“海外優先”戰略的新起點上,這位“老海外”依然滿懷激情:“雖遠在異國他鄉,但能作為‘一帶一路’的建設者,持續推進這樣的民生工程,是我最大的榮幸?!?/p>
如今,在該公司全面貫徹“海外優先”戰略背景下,張發亮再次站在了新的起點。面對更加廣闊的國際化舞臺,他依然初心不改,步履不停,滿懷激情地迎接下一段征程。